通识大讲堂“人文经典”举办“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海派老歌”讲座

发布时间:2025-05-16来源: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撰稿:摄影:责任编辑:设置

513日晚,我校通识大讲堂“人文经典”课程邀请到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海派老歌”专题讲座。王教授用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同学们献上了“唱片天堂”的花样年华,还原了曾经缠绵悱恻的老上海风情。

讲座伊始,王勇教授用数张珍贵母版唱片为“时光机”,带领同学们沉浸式探寻中国流行音乐的海派之源。随着大屏幕亮出锈迹斑斑的“红色雄鸡”老唱片,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周璇、白光、姚莉等歌星的“上海声音”飞入同学们的耳畔。

当《毛毛雨》《香格里拉》等经过激光扫描技术修复的旧曲目响起时,同学们不禁惊叹:“上世纪20年代的歌曲竟然融入了爵士乐元素!”王勇教授讲述了一个世纪前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对“中西融合”音乐风格的探索,他将俄式小号与江南琵琶巧妙结合,其创新程度甚至超越了当代的国潮音乐。这些从中国唱片库房中抢救出来的铜制母版,带有历史杂音的歌声反而更添岁月的醇厚感。“这些母版原本有八千多张,许多已经变形或损坏。”王勇教授感慨地说,“它们不仅是音乐遗产,更是记录了上海这座城市听觉记忆的DNA。”

周璇1947年的原声《夜上海》从古董留声机中流淌而出,她那标志性的气声唱法让在场的同学们不禁感叹“起鸡皮疙瘩”。王勇教授提到,周璇独特的唱法不仅塑造了她“金嗓子”的独特魅力,也对后来的华语乐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勇教授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穿越百年的流行音乐时光之门,不仅带大家认识了周璇、黎锦晖等中国流行音乐先驱,更让同学们亲耳聆听了从珍贵母版修复的《毛毛雨》《玫瑰,玫瑰,我爱你》等经典原声,真切感受到海派老歌独特的魅力。这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既展现了上海作为中国流行音乐发源地的文化底蕴,也启发了同学们对传统与创新关系的思考。

供稿 | 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导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