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对分课堂”培训,深入落实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4-17来源:教务处、人事处(教发中心)撰稿:摄影:责任编辑:设置

为有效改进当前教学现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高质量教与学的目标,4月11日下午至4月13日,我校于虹口校区803同声传译室成功举办“贤达‘三分式’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第二阶段)培训会”。此次培训会特邀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围绕“对分课堂:走向科学规范的高质量教学”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校领导郑方贤校长、马艳红副校长、季萍副校长,教务处负责人陶洁副处长、陈依人处长助理,以及各院、中心领导与教师代表参与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郑方贤校长发表开班致辞。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深入解读了“三分式”课堂改革的战略意义与具体实施路径。郑校长指出,教师应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契机,助力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激发内在潜能,实现师生角色的良性互动与转换。他期望教师通过“三分式”课堂改革,革新传统授课模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马艳红副校长在讲话中强调,本次培训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研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三分式”课堂在我校落地生根,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打造高质量课堂。

培训期间,张学新教授详细介绍了工作坊学习安排,并围绕“对分课堂:走向科学规范的高质量教学”以及“基于脑科学原理完成从学科逻辑到学习逻辑的转型”两大主题展开专题讲座。张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领域,攻坚课堂教学、探索课堂创新至关重要。他聚焦为何需要‘对分’”如何实施‘对分’”“如何有效运用‘对分’核心问题系统阐释了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操作框架及学科应用张教授特别强调,对分课堂应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超越学科一般规则。面对人工智能对现代教学模式的冲击,他建议教师应充分利用AI作为教学助手,弥补其在“人机互动”方面的不足。张教授援引国际分析数据指出,人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5C素养模式强调,培养核心素养应从“开口说话”入手,通过清晰表达、深入思考、精准分析,抓住问题核心与本质。培训会最后一天,张教授对9位优秀学员的汇报与反思进行了现场点评与反馈。他强调,教学改革是革命性进程,教师应成为贤达教育的标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推动高校发展,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契合Deepseek设计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会议尾声,季萍副校长向张教授团队、教务处人事处、信息技术与实验管理中心及参与培训的老师们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她指出,在培训感受到了大家对“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课堂模式”的深刻思考与努力,并相信我们的教师团队有能力、有智慧将改革理念转化为扎实的行动,让课堂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潜能的舞台。

此次培训会取得圆满成功。教育改革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而“对分课堂”正是我们加速前行的崭新引擎。期待各位教师以空杯心态投入学习,以改革勇气探索实践,共同谱写贤达教学改革的辉煌篇章!

供稿 | 教务处、人事处(教发中心)


最新导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