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多样性、国际化、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7月7日-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2023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在崇明校区综合楼同传室隆重举行。这是一次全面总结“十四五”开局以来学科科研工作的大会,也是面向未来规划学校学科学位点布局与发展的大会,更是集思广益、启动学科学位点建设工作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以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为引擎,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董事会、监事会领导、校领导、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教授、副教授、博士、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和科研秘书出席会议。会议由徐征副校长主持。
会上,郑方贤校长作《以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为引擎,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报告。总结回顾了“十四五”开局以来学校科研与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学校在学科队伍建设、高层次项目立项、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高水平成果申报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未来三年提升学科建设的思路与举措。他要求,一是要凝聚共识,确立二级学院的主体地位。二是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促进学术健康发展。三是强化学科引领,提高学位点建设水平。四是要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五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加经费投入,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徐征副校长作《学习借鉴,夯实基础,提高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水平》报告。报告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建设、调研对标分析和学科建设目标与思路三方面汇报了“五所高校”的调研情况,重点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思路。她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推进管理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二要推进学科团队和梯队建设;三要优化科研激励与培育机制。
马艳红副校长作了《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支撑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报告。她指出,科研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决定了科研发展的高度。就如何打造一支适应贤达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团队,如何引才、留才,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打造并发挥学术机构作用,加强平台建设;二是提供支持和配套政策,加速集聚人才;三是打造宜居软环境;四是强化服务意识。
翻译、金融和艺术三个专业硕士培育点负责人依次汇报了各学位点三年建设方案。王琳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经验从科研平台、科研与教学、科研方法以及机遇与挑战方面汇报了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心得体会。蒋希众处长从制度作用、制度内容和要点三个方面解读了五项学科与科研管理制度。
分组讨论环节,各院部、处、中心围绕“三个报告”、专业硕士培育点建设规划和新修订的五项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发言,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会议第二天,各组代表对大会报告和相关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了交流发言。商学院王晓光院长作了题为《凝心聚力、推进商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报告,报告强调要努力实现面向未来商学院的战略目标。
李进执行董事长作《提升认识,凝练方向,厚积薄发,凝心聚力,夯实基础,力攀高峰》讲话。他强调,应用型大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要面向社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把要做的事情定位好,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型科研为主,加强有组织科研和专业化科研。二是把要做的事情看清楚,总揽把握国家教育战略要点、上海分类创新要点、学校定位建设要点等分类教育基础性问题。三是把要做的事情想明白,聚焦应用研究、教学研究和决策咨询。四是把要做的事情做到位,从跨界和复合两个基础方向、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两个关键视角、教育叙事和实证研究两个方法着力。
鲍贤嗣董事长作总结讲话时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最后他代表董事会对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供稿 | 科研处